登革熱第二次發作症狀包括發熱、皮疹、出血傾向、關節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等。
1. 發熱:第二次發作時發熱情況較為突出,體溫可迅速攀升至 39℃甚至更高,呈現稽留熱或弛張熱型,發熱可持續數天,期間身體會有明顯的燥熱感,且伴有畏寒、寒戰等表現,發熱過程中身體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
2. 皮疹:皮疹通常在發熱後的一定時間出現,形態多樣,有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等,可分布於四肢、軀乾等部位,皮疹出現時可能伴有瘙癢感,部分患者因搔抓還可能導致皮膚破損繼發感染。
3. 出血傾向:可能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也可能出現瘀點、瘀斑,嚴重時甚至會有消化道出血等情況,這是由於登革熱病毒影響了人體的凝血功能。
4. 關節肌肉疼痛:患者會感到全身關節、肌肉酸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疼痛劇烈,影響正常活動,行走、抬手等簡單動作都可能引發疼痛加劇。
5. 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在第二次發作時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現象,以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較為常見,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軟,活動度可,可能伴有輕微壓痛。
登革熱第二次發作症狀可能較首次更為複雜和嚴重。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蚊滅蚊措施,如使用蚊帳、蚊香,清理積水等,減少病毒傳播機會。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嚴格按照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