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的診斷依據包括臨床表現、結核菌素試驗、結腸鏡檢查、X線鋇劑灌腸檢查、病理檢查等。
1. 臨床表現:有腹痛,多位於右下腹,為隱痛或鈍痛,進餐可誘發或加重,排便後緩解;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呈糊樣,一般無膿血;還伴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貧血等結核毒血症症狀,腹部可觸及腫塊,有壓痛。
2. 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提示體內可能存在結核感染,對腸結核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若為陰性可基本排除,但陽性不能確診。
3. 結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病變情況,能發現回盲部等部位的病變,如潰瘍、腫物等,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4. X線鋇劑灌腸檢查:可見回盲部激惹徵、充盈缺損、黏膜皺襞紊亂等表現,對腸結核的定位及病變範圍判斷有幫助。
5. 病理檢查:病理檢查是確診腸結核的金標準,若在病變組織中發現乾酪樣壞死性肉芽腫或結核桿菌,可明確診斷。
日常生活中,疑似或確診腸結核者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飲食上,選擇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嚴格遵醫囑規律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減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