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病的症狀包括頭痛、乏力、咳嗽、皮膚乾燥、關節疼痛等。
1. 頭痛: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中,室內外溫差較大,腦部血管會因溫度變化而收縮或擴張,進而引發頭痛。同時,空調運行時可能導致空氣不流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含量相對減少,大腦缺氧也會引起頭痛。
2. 乏力:空調環境下人體新陳代謝可能受到影響,身體能量消耗與補充失衡。而且低溫環境會使人體肌肉緊張,活動時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從而使人感到乏力、疲倦。
3. 咳嗽:空調吹出的冷風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變得敏感,引發咳嗽。另外,空調內部如果清潔不及時,會滋生細菌、霉菌等微生物,隨著空調風散布在空氣中,被人體吸入後也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
4. 皮膚乾燥:空調在制冷過程中會除去空氣中的部分水分,導致室內空氣濕度降低。人體皮膚長時間處於這種乾燥環境中,水分流失加快,就會變得乾燥、緊繃,甚至出現脫屑現象。
5. 關節疼痛:空調的低溫會使關節周圍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導致關節部位的代謝產物堆積,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疼痛。尤其是本身有關節炎等疾病的人群,症狀可能更為明顯。
日常應合理使用空調,避免溫度設置過低,保持室內外溫差在適宜範圍。同時要定期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適當增加室內濕度,可使用加濕器。若出現空調病症狀且較為嚴重,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