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骨折的危害有肢體畸形、生長髮育障礙、關節功能受限、肌肉萎縮、感染等。
1. 肢體畸形:骨折後若復位不佳,斷端未能準確對齊,在愈合過程中就可能導致肢體出現畸形,影響外觀及肢體正常的形態結構,進而對小兒日常活動產生不同程度的阻礙。
2. 生長髮育障礙:小兒骨骼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骨折若累及骨骺,即骨骼生長的關鍵部位,會干擾骨骼的正常生長,可能致使肢體長度不一致、關節發育異常等問題,對小兒未來的身體發育造成長期不良影響。
3. 關節功能受限:骨折發生在關節附近時,容易引起關節周圍組織的損傷、粘連,導致關節活動範圍減小,靈活性降低,影響小兒進行如跑、跳、抓握等各種正常的關節活動。
4. 肌肉萎縮:骨折後因肢體長時間固定、活動減少,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運動刺激,會逐漸出現萎縮,肌肉力量減弱,影響肢體正常的運動功能和力量發揮。
5. 感染:開放性骨折時,外界細菌容易通過傷口侵入骨折部位,引發感染,嚴重的感染不僅會影響骨折愈合,還可能擴散至全身,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小兒發生骨折後,家長要密切關注恢復情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日常要注意保護骨折部位,避免二次受傷。在康復階段,需根據醫生指導,合理進行康復訓練,促進功能恢復,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