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損傷的症狀有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局部壓痛、骨擦感等。
1. 疼痛:骨膜損傷後,損傷部位會出現明顯疼痛,疼痛程度因損傷輕重有所不同,初期多為刺痛或銳痛,隨著時間推移可能轉變為脹痛或隱痛,在活動或觸碰損傷部位時疼痛會加劇。
2. 腫脹:由於損傷導致局部血管破裂、滲出,進而引起腫脹現象。腫脹程度不一,輕者可能只是輕微隆起,重者則可能出現明顯的腫脹,皮膚發亮,有時還會伴有皮溫升高。
3. 活動受限:因疼痛和腫脹,會影響肢體正常活動。關節部位的骨膜損傷,會導致關節屈伸、旋轉等活動幅度減小,無法完成正常的動作,嚴重時甚至會喪失部分活動功能。
4. 局部壓痛:在骨膜損傷處,用手指按壓會有明顯壓痛感,壓痛範圍與損傷區域相關,損傷範圍大則壓痛範圍廣,通過壓痛可初步判斷損傷位置。
5. 骨擦感:在嚴重的骨膜損傷,尤其是伴有骨質損傷時,活動肢體可能會感覺到骨與骨之間的摩擦感,同時還可能聽到輕微的摩擦聲音,這是較為嚴重的表現。
出現骨膜損傷症狀後,應及時就醫診斷治療。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損傷部位過度用力和再次受傷。可適當進行康復訓練,但要循序漸進。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恢復。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護理和用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