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椎裂可能引起下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遺尿、局部皮膚異常等症狀。
1. 下腰部疼痛:這是較為常見的症狀,患者常感覺下腰部有隱痛、酸痛或墜脹感,在長時間站立、久坐、彎腰勞作後疼痛會加重,適當休息後可緩解。疼痛主要是因為骶椎裂導致局部結構不穩定,周圍肌肉、韌帶等組織受力異常,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引發。
2. 下肢麻木:當骶椎裂影響到周圍神經時,會出現下肢麻木的情況。神經受壓或受損,使得神經傳導功能出現障礙,下肢的感覺就會出現異常,可表現為局部或整個下肢的麻木、蟻走感等。
3. 大小便失禁:嚴重的骶椎裂若對馬尾神經造成嚴重損傷,會影響到支配大小便的神經功能,導致大小便失禁。患者無法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給生活帶來極大困擾。
4. 遺尿:部分骶椎裂患者在兒童時期會出現遺尿現象,因為骶椎裂可能影響到了骶神經對膀胱的正常控制,導致膀胱功能失調,從而出現夜間不自覺排尿的情況。
5. 局部皮膚異常:有些患者骶椎裂部位的皮膚會出現異常,如毛髮增多、色素沈著、皮膚凹陷或有小的竇道等。這些皮膚表現提示可能存在潛在的骶椎裂問題。
骶椎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減少腰部壓力。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