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闡述支原體肺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相關內容。
一、支原體肺炎的病因: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兼性厭氧、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當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人群對肺炎支原體普遍易感,兒童及青少年發病率較高,在學校、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易引起聚集性發病。
2.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起病較緩慢,潛伏期2~3周。初期有乏力、咽痛、頭痛、咳嗽、發熱、食慾不振、腹瀉、肌肉酸痛等症狀。咳嗽多為刺激性乾咳,可伴有少量黏痰,發熱可持續2~3周,體溫在38℃左右,可伴有畏寒,但很少出現寒戰。肺部體徵多不明顯,可聞及少許乾濕囉音。部分患者可出現肺外表現,如皮疹、關節痛、溶血性貧血、腦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等。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發展為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支原體肺炎患者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咳嗽劇烈影響生活和睡眠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止咳藥物。若出現病情變化,如持續高熱不退、呼吸困難等,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不要自行增減藥物劑量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