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闡述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臨床表現相關內容。
一、胃食管反流的病因:
1. 抗反流屏障結構與功能異常: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如長期飲酒、吸煙、進食高脂肪食物等,可使食管下括約肌鬆弛;某些激素如膽囊收縮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異常,也會影響其功能。食管裂孔疝會導致抗反流屏障結構破壞,增加反流風險。
2. 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蠕動功能減弱或唾液分泌減少,不能及時有效清除反流至食管的胃內容物,使得反流物在食管內停留時間延長,損傷食管黏膜。
3. 食管黏膜抵御能力降低:長期吸煙、服用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等,可削弱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損傷。
2.胃食管反流的臨床表現:
1. 食管症狀:典型症狀為燒心和反流,燒心是指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內容物在無惡心和不用力的情況下湧入咽部或口腔。還可出現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後,嚴重時可為劇烈刺痛,可放射至心前區、後背、肩部等,易被誤診為心絞痛。
2. 食管外症狀: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聲嘶;刺激氣道可導致咳嗽、哮喘,嚴重時可發生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牙蝕症等口腔症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如抬高床頭、避免進食過飽、睡前3小時內不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酸性食物以及戒煙限酒等。肥胖者應適當減重。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檢查和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復查,以促進病情恢復,防止病情進展引發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