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介紹脫肛的常見人群以及具體症狀表現。
一、脫肛常見人群:
1. 小兒:小兒身體發育尚未完善,尤其是直腸周圍的支持組織較為薄弱,而且小兒的骶骨彎曲度還未形成,直腸處於相對垂直的狀態,加上小兒經常有便秘、腹瀉等情況,增加腹壓,就容易導致脫肛。
2.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肌肉鬆弛,特別是盆底肌肉和直腸周圍的肌肉力量減弱,對直腸的固定作用降低,同時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種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導致排尿困難等,長期增加腹壓,易引發脫肛。
3. 經產婦:女性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和筋膜受到過度牽拉,導致其彈性下降、鬆弛,產後如果過早參加體力勞動,尤其是重體力勞動,增加腹壓,就容易使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脫出,引發脫肛。
2.脫肛症狀:
1. 早期症狀:排便時直腸黏膜會脫出肛門外,便後可自行回納。脫出部分一般為淡紅色,質地柔軟,表面光滑,患者通常僅感覺肛門有腫物脫出,可能伴有排便不盡感。
2. 中期症狀:隨著病情發展,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較初期增大,便後需用手推回肛門內。患者會感到肛門墜脹不適,行走、咳嗽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時,也可能導致直腸脫出。
3. 晚期症狀:直腸脫出後不能及時回納,發生嵌頓,局部會出現腫脹、疼痛,甚至出現壞死、感染等情況。患者會有劇烈疼痛,還可能伴有發熱、大便失禁等症狀。
脫肛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腹壓增加。積極治療慢性咳嗽、腹瀉等疾病。出現脫肛症狀後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不要自行盲目處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