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介紹頸椎病的不同分型及其相應的臨床表現。
一、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類型。由於頸椎退變導致神經根受壓,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可沿著神經走行方向放射至肩部、前臂及手部,同時可伴有上肢肌肉力量減弱,持物不穩等情況。患者在頸部活動、咳嗽、打噴嚏時,疼痛症狀可能會加重。
2.脊髓型頸椎病:病情相對嚴重。因頸椎病變壓迫脊髓,患者早期可出現下肢乏力、行走不穩,有踩棉花感,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肢體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日常活動能力。
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病因是頸椎病變刺激交感神經。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如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眼脹、耳鳴、心慌、惡心、肢體發涼等。症狀多樣且不典型,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4.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病變導致椎動脈受壓或痙攣。患者常出現發作性眩暈,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嚴重時可發生猝倒,但意識很快恢復。還可能伴有頭痛、視力障礙等症狀。
5.混合型頸椎病:同時存在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症狀。
頸椎病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一段時間後適當活動頸部。選擇合適高度和硬度的枕頭,注意頸部保暖。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接受規範治療,嚴格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和用藥,切不可自行盲目處理,以免延誤病情,加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