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消化道症狀常見如食慾不振、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1. 食慾不振:可選取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中脘位於上腹部,是胃之募穴,能和胃健脾、消食化積;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可調節脾胃功能,增強食慾;脾俞是脾之背俞穴,能健脾益氣,促進運化,通過針刺這些穴位,激發經氣,改善食慾不振症狀。
2. 腹脹:針刺天樞、氣海、三陰交等穴位。天樞為大腸募穴,能調理胃腸氣機,消脹除滿;氣海可益氣助陽、調經固經,促進腹部氣機通暢;三陰交能健脾和胃、調補肝腎,對改善腹脹有積極作用。
3. 惡心:內關、公孫、羶中等穴位可選用。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能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公孫通衝脈,與內關配合可調理胃腸、降逆止惡;羶中為氣會,能理氣降逆,緩解惡心之感。
4. 嘔吐:中脘、胃俞、足三里等穴位是常用選擇。中脘可和胃降逆,胃俞能調理胃腑功能,足三里可通降胃氣,針刺這些穴位可有效減輕嘔吐症狀。
5. 消化不良:選取足三里、建里、梁門等穴位。足三里調節脾胃功能,建里能消食化滯、和胃降逆,梁門可理氣和胃、消積化滯,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在接受針灸治療慢性乙肝消化道症狀期間,患者要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食上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根據身體狀況遵醫囑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