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側耳朵悶堵可能是耵聹堵塞、外耳道異物、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礙、突發性耳聾等原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清理耵聹、取出異物、藥物治療、改善咽鼓管功能、綜合治療等。
1. 耵聹堵塞:耵聹腺分泌的耵聹過多且排出受阻時,會堵塞外耳道導致耳朵悶堵。可由專業醫生使用耵聹鈎、鑷子等工具直接取出耵聹;若耵聹較硬,可先使用5%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耵聹,每日3 - 5次,每次5 - 10滴,待其軟化後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
2. 外耳道異物:如小珠子、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會引起耳朵悶堵感。對於體積較小、位置較淺的異物,醫生可直接用鑷子取出;若是昆蟲類異物,可先使用2%的利多卡因滴耳將其麻醉或殺死後再取出;植物性異物遇水膨脹,可先用95%乙醇滴耳使其脫水縮小後再取出。
3. 中耳炎:中耳發生炎症時,會導致中耳積液,引起耳朵悶堵。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膠囊、桉檸蒎腸溶軟膠囊、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頭孢克肟膠囊能抗菌消炎,桉檸蒎腸溶軟膠囊可促進中耳積液排出,氧氟沙星滴耳液能直接作用於耳部消炎。
4. 咽鼓管功能障礙:各種原因導致咽鼓管不能正常開放和閉合,會引起中耳內壓力改變,產生悶堵感。可通過捏鼻鼓氣法、波氏球法等進行咽鼓管吹張訓練;也可遵醫囑使用麻黃鹼滴鼻液、地塞米松片、沐舒坦片,麻黃鹼滴鼻液收縮鼻腔黏膜,利於咽鼓管開放,地塞米松片減輕局部炎症,沐舒坦片促進黏液排出。
5. 突發性耳聾:病因不明的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伴有耳朵悶堵。需盡早進行綜合治療,如遵醫囑使用甲鈷胺片營養神經、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環、潑尼松片減輕內耳水腫,同時可配合高壓氧治療。
日常要注意耳部衛生,避免頻繁掏耳,防止污水進入耳朵。盡量減少處於噪音環境的時間,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降低耳部疾病發生幾率。若耳朵悶堵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復查,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後續治療和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