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可通過光照療法、藥物治療、換血療法、支持治療、中醫治療等方法來應對。
1. 光照療法:光照療法是治療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較為常用的方法。對於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光照療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水平。因為在特定波長光線照射下,未結合膽紅素能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可經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通常採用藍光照射,將新生兒置於光療箱內,雙眼及會陰部用遮光布遮蓋,防止損傷,一般照射時間根據黃疸程度而定,多為12 - 24小時,期間需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變化。
2.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在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治療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遵醫囑用藥,如苯巴比妥片,它能誘導肝細胞微粒體增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合成,從而增加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的結合,加速膽紅素的代謝;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可增加與未結合膽紅素的聯結,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茵梔黃口服液,有退黃利膽作用,促進膽紅素排出體外。使用這些藥物時要嚴格按照醫囑掌握劑量和使用時間。
3. 換血療法:換血療法是針對嚴重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重要治療手段。當黃疸嚴重,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可能引發膽紅素腦病時,換血能迅速換出抗體和致敏紅細胞,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一般根據患兒體重計算換血量,通過靜脈或臍靜脈進行換血操作,換血過程中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和各項指標變化,確保換血安全有效。
4. 支持治療:支持治療對於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恢復至關重要。要保證患兒充足的營養供應,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因為新生兒在患病期間身體較為虛弱,充足的營養能為身體恢復提供能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可保證身體各項生理功能正常運轉。同時要注意保暖,保持環境適宜,減少感染風險,為患兒創造良好的恢復環境。
5. 中醫治療:中醫治療在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方面也有一定應用。中醫通過辯證論治,採用中藥方劑進行調理。一些中藥具有利膽退黃、清熱解毒等功效,可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出。但中醫治療需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辯證後開具藥方,且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反應,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在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治療後,日常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黃疸的消退情況等。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帶寶寶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並進行處理。同時,要注意寶寶的護理,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感染,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