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膿皰瘡可通過保持皮膚清潔、局部用藥、全身用藥、隔離護理、必要時手術等方法治療。
1. 保持皮膚清潔:新生兒膿皰瘡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保持皮膚清潔能減少細菌滋生。每日用溫水輕柔地給寶寶清洗皮膚,尤其是膿皰瘡好發部位如頭面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動作要輕柔,避免擦破皮膚導致感染擴散。清洗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乾,保持皮膚乾爽。這樣能營造不利於細菌生存的環境,降低膿皰瘡加重或復發的幾率。
2. 局部用藥:遵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這些藥物具有強大的抗菌消炎作用,能直接作用於膿皰瘡部位,抑制和殺滅引起感染的細菌。莫匹羅星軟膏對革蘭陽性球菌有較強抗菌活性;夫西地酸乳膏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發揮抗菌作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能預防皮膚割傷、擦傷等創面的細菌感染。將藥物均勻塗抹在膿皰瘡處,可促進膿皰瘡愈合。
3. 全身用藥:若膿皰瘡面積較大、病情較重,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洛顆粒、阿奇霉素乾混懸劑。這些抗生素能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抑制或殺滅體內的細菌,從整體上控制感染。阿莫西林顆粒對多種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頭孢克洛顆粒可破壞細菌細胞壁合成達到抗菌目的;阿奇霉素乾混懸劑對衣原體、支原體等有抗菌活性,能有效治療因細菌感染引發的新生兒膿皰瘡。
4. 隔離護理:新生兒膿皰瘡具有傳染性,將患病寶寶進行隔離護理,可防止細菌傳播給其他新生兒。讓寶寶單獨居住在一個清潔、通風良好的環境中,護理人員接觸寶寶前後要嚴格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寶寶使用的衣物、尿布、床單等要及時更換並消毒處理,這樣能切斷傳播途徑,利於寶寶病情恢復。
5. 必要時手術:對於膿皰較大、膿液較多且不易自行吸收的情況,可能需要手術切開引流。手術能及時排出膿液,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促進愈合。醫生會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用消毒後的器械切開膿皰,引出膿液,然後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術後需密切觀察傷口情況,防止再次感染。
日常要注意保持寶寶皮膚清潔衛生,勤換衣物和尿布。密切關注寶寶病情變化,若有異常及時就醫。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和護理,確保寶寶能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