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便秘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培養良好排便習慣、藥物輔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來應對。
1. 調整飲食結構:對於習慣性便秘患者,合理的飲食結構至關重要。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像蔬菜菠菜、芹菜等、水果蘋果、香蕉等以及全穀類食物,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使糞便更容易排出體外。同時,要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每天至少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可軟化糞便,防止大便乾結。避免過多食用辛辣、油膩、精細加工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加重便秘症狀。
2. 增加運動量:適當運動對習慣性便秘有積極作用。運動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腸道的活力。日常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每天堅持 30 分鐘以上,能有效刺激腸道蠕動。慢跑也是不錯的選擇,每周進行 3 - 4 次,每次 20 分鐘左右。瑜伽中的一些體式,如扭轉、伸展動作,也有助於按摩腸道,促進排便。
3. 培養良好排便習慣: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對習慣性便秘患者很關鍵。每天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嘗試排便,比如早餐後半小時,即使沒有便意,也可在馬桶上坐幾分鐘,培養排便反射。排便時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機、看書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以免抑制排便反射,延長排便時間。
4. 藥物輔助治療:遵醫囑用藥可緩解習慣性便秘症狀。比如乳果糖口服溶液,它能調節結腸生理節律,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聚乙二醇 4000 散,通過增加糞便含水量,使糞便鬆軟易排出。莫沙必利片,可增強胃腸動力,促進排便。但藥物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長期依賴藥物。
5. 手術治療:對於經保守治療無效的嚴重習慣性便秘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結腸次全切除術,適用於結腸傳輸功能障礙型便秘。手術通過切除部分結腸,改善結腸的傳輸功能,促進糞便排出。不過手術有一定風險,需嚴格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後謹慎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便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情緒對腸道功能也有影響,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定期復查,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