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可通過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方法應對。
1. 休息:對於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患者,休息至關重要。損傷後,半月板及周圍組織處於受損狀態,過度活動會加重損傷程度,導致疼痛、腫脹加劇。通過充分休息,能減少受損部位的進一步摩擦和刺激,為半月板的自我修復創造良好條件,有助於緩解疼痛和腫脹症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利於損傷的恢復。患者應盡量減少活動量,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或劇烈運動,必要時可使用拐杖或輪椅輔助行動,讓受傷的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
2.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對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有積極作用。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縮,減輕炎症反應和腫脹程度,緩解疼痛。熱敷則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有助於損傷組織的修復。按摩和針灸能刺激穴位,疏通經絡,改善局部氣血運行,減輕肌肉緊張,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在損傷初期,可進行冷敷,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48 小時後改為熱敷,溫度以能耐受為宜,每次 20 - 30 分鐘,每天 2 - 3 次。按摩和針灸需由專業人員操作。
3. 藥物治療:遵醫囑用藥是緩解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症狀的重要手段。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能抑制體內炎症介質的產生,減輕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疼痛和腫脹。氨基葡萄糖膠囊有助於促進半月板軟骨細胞的代謝,修復受損的半月板組織。活血化瘀的雲南白藥膏,通過皮膚滲透,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損傷修復。患者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用藥,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生。
4. 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對於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意義重大。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減少半月板再次損傷的風險。同時,還能改善關節的活動度,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訓練應循序漸進,早期可進行簡單的肌肉收縮和舒張練習,如直腿抬高、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隨著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難度,進行平衡訓練、本體感覺訓練等。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以不引起疼痛加重為宜。
5. 手術治療:當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嚴重,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手術治療是必要的選擇。手術可以直接修復或切除受損的半月板組織,減輕疼痛和不適症狀,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功能。關節鏡手術是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損傷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術後患者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護理,包括傷口護理、功能鍛鍊等,以確保手術效果和膝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
膝關節外側半月板損傷患者在恢復期間要注意保護膝關節,避免再次受傷。盡量減少上下樓梯、爬山等對膝關節壓力較大的活動。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受寒。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恢復情況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