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越來越嚴重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應對。
1. 調整生活方式:對於膝骨關節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十分關鍵。肥胖會增加膝關節負擔,加重病情,所以減輕體重能有效緩解膝關節壓力,延緩病情發展。日常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以及上下樓梯等對膝關節壓力大的活動,可減少關節磨損。同時選擇合適的鞋子,如鞋底有良好緩衝功能的運動鞋,能減輕行走時對膝關節的衝擊力,為膝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護,有助於改善膝骨關節炎症狀。
2.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對膝骨關節炎有積極作用。熱敷能促進膝關節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和僵硬感。通過熱傳遞,讓局部血管擴張,為受損組織帶來更多營養物質,加快代謝廢物排出。按摩可緩解膝關節周圍肌肉緊張,改善關節活動度。專業人員通過特定手法,對肌肉進行揉按、拿捏等操作,能糾正肌肉失衡,減輕關節壓力。而針灸刺激特定穴位,可調節人體經絡氣血運行,激發身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從而減輕膝骨關節炎引發的疼痛等不適症狀。
3. 藥物治療:遵醫囑用藥是緩解膝骨關節炎症狀的重要手段。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能抑制體內炎症介質的產生,減輕炎症反應,從而緩解疼痛和腫脹。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可促進軟骨細胞合成蛋白聚糖和膠原纖維,補充軟骨基質,延緩軟骨退變,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軟骨修復有幫助。玻璃酸鈉注射液通過關節腔內注射,能增加關節液的黏稠性和潤滑功能,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摩擦,改善關節功能,減輕疼痛。
4. 中醫治療: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有獨特優勢。中藥熏蒸利用中藥蒸汽的溫熱和藥力,通過皮膚滲透直達病所,起到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消腫化瘀的作用。中藥的有效成分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拔罐通過負壓吸附在膝關節周圍穴位,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節人體氣血平衡,減輕膝骨關節炎導致的氣血不暢症狀。推拿則是依據中醫理論,運用推、拿、按、揉等手法,調整關節周圍筋骨的位置和狀態,恢復關節的正常生理功能,緩解疼痛和活動受限。
5. 手術治療:當膝骨關節炎發展到嚴重階段,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不佳時,手術治療成為必要選擇。關節鏡手術可通過微小切口插入關節鏡,直接觀察關節內部結構,對損傷的軟骨、半月板等進行修復或清理,去除關節內的炎性物質和游離體,改善關節功能。截骨術通過改變下肢力線,將膝關節的負荷從磨損嚴重的部位轉移到相對正常的部位,減輕疼痛,延緩關節退變進程。人工關節置換術則是在關節嚴重破壞、功能喪失時,用人工關節替代受損的膝關節,能顯著緩解疼痛,恢復關節活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膝骨關節炎患者在治療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症狀。適度進行康復鍛鍊,如散步、游泳等低強度運動,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定期復查,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嚴格按照醫生囑咐進行後續治療和護理,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