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及乙狀結腸壁增厚可能是腸道炎症、腸道寄生蟲感染、腸道良性腫瘤、先天性腸道發育異常、腸道缺血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腸道炎症:腸道炎症是較為常見的原因,如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等。炎症刺激可導致腸壁充血、水腫進而增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症狀,遵醫囑用藥如美沙拉嗪腸溶片、柳氮磺吡啶栓、康復新液;細菌性痢疾患者會有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等表現,遵醫囑用藥如諾氟沙星膠囊、鹽酸小檗鹼片、蒙脫石散。
2. 腸道寄生蟲感染:某些腸道寄生蟲感染也會引起腸壁增厚,像阿米巴痢疾等。阿米巴滋養體侵襲腸壁,造成組織損傷。患者常有腹痛、腹瀉、果醬樣大便等症狀,遵醫囑用藥如甲硝唑片、替硝唑膠囊、奧硝唑分散片。
3. 腸道良性腫瘤:如腸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腫瘤可使腸壁局部增厚。腸息肉多數無明顯症狀,較大息肉可能導致便血、腹痛等;平滑肌瘤可能引起腸道梗阻等表現。一般通過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護理和復查。
4. 先天性腸道發育異常:少數情況下,先天性腸道發育異常可致使直腸及乙狀結腸壁增厚,如先天性巨結腸。患者會出現頑固型便秘、腹脹等症狀。通常需要手術治療,切除病變腸段,術後注意營養支持和腸道功能恢復。
5. 腸道缺血:腸道缺血可引起腸壁組織損傷、增厚,多因血管病變等導致。患者可能有腹痛、便血等症狀。治療上可遵醫囑使用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前列地爾注射液、阿司匹林腸溶片改善腸道血液循環,嚴重時可能需手術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