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瘙癢可能是皮膚乾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過敏、皮膚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濕、藥物治療、遠離過敏原、皮膚護理、控制血糖等。
1. 皮膚乾燥:孕期激素變化及新陳代謝加快,皮膚水分流失易乾燥瘙癢。日常應減少洗澡次數,避免用過熱的水及刺激性強的沐浴產品,浴後及時塗抹溫和保濕的潤膚霜,如凡士林身體乳、維生素E乳、綿羊油保濕霜,保持皮膚水潤,緩解瘙癢。
2.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孕期體內激素水平改變,使膽汁代謝異常,膽汁酸升高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引發瘙癢。主要表現為無皮膚損傷的瘙癢,多從手掌和腳掌開始,逐漸向肢體近端延伸。需遵醫囑口服熊去氧膽酸膠囊、腺苷蛋氨酸腸溶片、維生素C片,定期復查肝功能。
3. 過敏:孕期身體敏感性增加,接觸花粉、塵蟎、某些食物等過敏原後易過敏瘙癢。要盡快明確並遠離過敏原,症狀較輕時用清水清洗接觸部位,若瘙癢嚴重,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膠。
4. 皮膚病:孕期免疫力變化,易患如濕疹、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致瘙癢。保持皮膚清潔乾爽,避免搔抓,防止感染。針對不同皮膚病,遵醫囑使用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除濕止癢軟膏。
5.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刺激皮膚神經引起瘙癢。要嚴格控制飲食,適量運動,定期監測血糖,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胰島素注射液、二甲雙胍腸溶片、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緩解瘙癢。
孕期出現瘙癢不要自行用藥,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日常要保持皮膚清潔,選擇溫和護膚品,穿寬松棉質衣物,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定期產檢,關注自身和胎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