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腹瀉的病程一般超過2個月。具體數值區間為2個月以上。
小兒腹瀉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遷延性和慢性。之所以將病程超過2個月定義為慢性腹瀉,是因為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小兒消化系統雖相對脆弱,但對於一般的感染或消化問題,在2個月內通常能夠通過自身調節以及合理治療恢復正常。若腹瀉持續超過2個月,說明腸道的病理狀態較為複雜,可能存在多種因素影響腸道正常功能的恢復。
引起小兒慢性腹瀉的原因較多。可能是腸道感染後,病原體雖被清除,但腸道黏膜受到損傷,消化吸收功能未能及時恢復。也可能是小兒存在過敏因素,如對牛奶蛋白過敏,持續接觸過敏原會不斷刺激腸道,導致腹瀉反復發生。還有些小兒腸道菌群失調,有益菌數量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破壞了腸道微生態平衡,影響消化吸收,進而引發慢性腹瀉。
日常生活中,對於慢性腹瀉的小兒,家長要注意調整飲食。盡量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腸道負擔。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腹部著涼,加重腹瀉症狀。要保證小兒充足的休息,增強身體抵抗力。最重要的是,要及時帶小兒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