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為甚麼規定測餐後兩小時血糖而不是一小時

發佈時間:2025-07-02 05:27:59

規定測餐後兩小時血糖而非一小時,主要與血糖變化規律、反映胰島功能、臨床診斷標準、檢測便利性、與併發症關聯等有關。

1. 血糖變化規律:進食後血糖會快速上升,通常在餐後1小時左右達到峰值,隨後開始下降。餐後兩小時血糖能反映進食後血糖從峰值下降後的穩定水平,更全面地體現身體對進食後血糖的處理能力,比一小時血糖更具代表性。

2. 反映胰島功能: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可較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在進食刺激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此時血糖水平既包含了食物消化吸收的影響,又體現了胰島素的降糖作用,能更準確評估胰島功能狀態。

3. 臨床診斷標準:在糖尿病診斷標準中,餐後兩小時血糖是重要指標之一。這是經過大量臨床研究和實踐確定的,以該時間點血糖值為依據,能更準確地篩查和診斷糖尿病,為臨床診斷提供了統一且可靠的標準。

4. 檢測便利性:相比餐後一小時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檢測時間更方便安排。日常飲食和生活節奏下,餐後兩小時相對容易準確計時,且不會因檢測時間與進食時間過近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5. 與併發症關聯:研究表明,餐後兩小時血糖升高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長期控制不佳的餐後兩小時血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所以監測餐後兩小時血糖對預防和控制併發症意義重大。

日常要重視餐後兩小時血糖監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若血糖異常,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調整生活習慣,定期復查,以維持血糖穩定,降低糖尿病及併發症風險 。

相關文章
為甚麼規定測餐後兩小時血糖而不是一小時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