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導致高排血量心衰主要與局部感染擴散、毒素吸收、免疫反應異常、血管病變、心臟負擔加重等有關。
1. 局部感染擴散:足癬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局部皮膚破損後,細菌等病原體容易侵入並大量繁殖,引發局部蜂窩織炎等嚴重感染。感染進一步擴散至全身,導致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影響心臟功能。
2. 毒素吸收:病原體在局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釋放毒素,這些毒素吸收入血後,會對心臟等多個器官產生損害。毒素可影響心肌細胞的正常代謝和功能,使心肌收縮力下降。
3. 免疫反應異常:足癬引發的感染會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異常的免疫反應可能會攻擊自身組織,包括心肌組織,導致心肌損傷,影響心臟的正常泵血功能。
4. 血管病變:長期的足癬感染可能導致下肢血管發生病變,如血管狹窄、血栓形成等。這會影響下肢的血液回流,增加心臟的負擔,心臟為了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不得不加大工作量,長期下去可引發高排血量心衰。
5. 心臟負擔加重:足癬引起的局部不適、疼痛等會影響患者活動,身體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會啓動一系列代償機制,導致心臟輸出量增加。長期處於這種高負荷狀態,心臟逐漸失代償,最終引發心衰。
日常生活中要重視足癬的防治,保持足部清潔乾燥,選擇透氣性好的鞋襪,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腳盆等物品。一旦發現足癬,應及時就醫,遵醫囑規範治療,防止病情加重引發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