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便血可能由痔瘡、肛裂、腸道炎症、腸道腫瘤、血液系統疾病等引起。
1. 痔瘡:是便血常見原因。內痔通常以便血為主,便血特點多為排便時滴血或噴射狀出血,顏色鮮紅,一般在排便結束後出血可自行停止。外痔在發生炎症或血栓時,可能出現疼痛伴少量便血。
2. 肛裂:多因大便乾結、排便用力等導致肛管皮膚裂傷。便血通常量較少,顏色鮮紅,往往在排便時伴有劇烈疼痛,疼痛呈週期性,排便後一段時間疼痛可緩解。
3. 腸道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炎症侵襲腸道黏膜,導致黏膜糜爛、出血。便血常伴有黏液,還可能出現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等症狀。克羅恩病也可引起腸道潰瘍、出血,同時可能有發熱、體重下降等表現。
4. 腸道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如腸息肉,便血一般不伴有疼痛,可能間斷出現少量便血。惡性腫瘤如結腸癌,早期便血可能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症狀。
5. 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數量減少,凝血功能障礙,可出現全身皮膚瘀點、瘀斑,也可能有便血症狀。白血病患者由於骨髓造血功能異常,血小板生成減少或功能異常,也可能導致便血。
出現一直便血的情況,不要驚慌。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久站,飲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防止大便乾結。但務必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規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