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鬆動的原因有牙周炎、外力撞擊、咬合創傷、內分泌紊亂、牙根吸收等。
1. 牙周炎:這是牙齒鬆動最常見的原因。牙菌斑、牙結石不斷累積,會引發牙周組織的炎症,破壞牙周韌帶和牙槽骨,使得牙齒支持組織減少,牙齒逐漸鬆動。隨著病情發展,牙齒鬆動度會增加,還可能伴有牙齦紅腫、出血、口臭等症狀。
2. 外力撞擊:比如在運動時不慎撞到牙齒,或者意外摔倒導致牙齒受到強烈外力衝擊,可能會使牙周膜受損,牙齒出現鬆動。嚴重的外力撞擊甚至可能導致牙齒折斷或脫位。
3. 咬合創傷:長期存在不良的咬合關係,如牙齒排列不齊、咬合過緊等,會使個別牙齒承受過大的咬合力,牙周組織不堪重負,進而引起牙齒鬆動。
4. 內分泌紊亂:在孕期、生理期等特殊時期,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會影響牙周組織對局部刺激的反應,導致牙齦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容易引發炎症,造成牙齒鬆動。
5. 牙根吸收:一些罕見疾病或局部因素會導致牙根吸收,牙根長度逐漸變短,牙齒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從而出現鬆動。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正確刷牙、使用牙線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一旦發現牙齒鬆動,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並接受相應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導致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