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愈合後還疼可能是由炎症未消、瘢痕攣縮、神經損傷、異物殘留、心理因素等原因導致。
1. 炎症未消:即使傷口外觀上愈合,但內部可能仍存在輕微炎症。細菌殘留或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都可能阻礙炎症的徹底消除,炎症因子持續刺激周圍組織,進而產生疼痛感覺。比如一些深部傷口,表面愈合但內部感染未完全控制,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2. 瘢痕攣縮:傷口愈合過程中形成的瘢痕組織,若發生攣縮,會牽拉周圍正常組織和皮膚,引起疼痛。尤其是大面積傷口愈合後,瘢痕攣縮的可能性更大,會限制肢體活動並伴隨疼痛。
3. 神經損傷:受傷時若損傷到神經,在傷口愈合後,神經的修復過程可能出現異常。新生的神經纖維可能會相互粘連、錯亂生長,從而產生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
4. 異物殘留:受傷處若有微小異物殘留,如沙粒、木屑等,身體會將其視為異物不斷進行免疫反應,刺激周圍組織,導致疼痛持續存在。
5. 心理因素:長期的疼痛記憶或對傷口的過度關注,會使大腦對疼痛的感知放大。心理壓力、焦慮等情緒也可能加重這種疼痛感受。
傷口愈合後仍疼痛,不要自行盲目處理。應保持傷口清潔,避免過度活動刺激。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準確判斷疼痛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