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產道損傷造成大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等。
1. 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是分娩後止血的關鍵機制。當子宮收縮乏力時,胎盤剝離面的血竇無法有效關閉,從而導致大量出血。多種因素可引發子宮收縮乏力,如產婦精神過度緊張、產程過長使體力消耗過多、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前置胎盤影響子宮收縮等。
2. 軟產道裂傷: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時可能導致軟產道如會陰、陰道、宮頸等部位裂傷。若裂傷較深,累及較大血管,就會引起出血。急產、胎兒過大、助產操作不當等都可能增加軟產道裂傷的風險。
3. 胎盤因素:胎盤滯留、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等胎盤因素也會導致大出血。胎盤娩出不完整,部分胎盤殘留於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出血。胎盤粘連或植入時,胎盤與子宮壁緊密相連甚至侵入子宮肌層,強行剝離會造成嚴重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礙:產婦本身存在血液系統疾病或在分娩過程中出現嚴重併發症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如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缺乏等,會使出血難以止住,進而引發大出血。
分娩過程中,產婦要積極配合醫生,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過度緊張。產後需密切觀察自身情況,若出現異常出血等狀況,要及時告知醫生。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護理和康復,降低軟產道損傷及大出血等風險,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