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長凍瘡的原因有體質因素、環境因素、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缺乏運動、衣物保暖不足等。
1. 體質因素:一些人群體質較為虛寒,身體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相對緩慢,末梢循環較差,手腳等部位得不到充足的氣血溫養,對寒冷的抵御能力較弱,因此更容易長凍瘡。比如一些女性和兒童,他們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弱,就屬於凍瘡的高發人群。
2. 環境因素:長期處於寒冷、潮濕的環境中,皮膚長時間受到低溫刺激,血管收縮,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容易引發凍瘡。像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戶外工作者,或者南方沒有暖氣且空氣濕度大的地區居民,都面臨較高的凍瘡風險。
3. 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本身存在一些影響血液循環的疾病,如雷諾氏病等,會使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受阻,再加上寒冷刺激,就極易誘發凍瘡。另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不動,也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增加長凍瘡幾率。
4. 缺乏運動:運動量過少,身體的新陳代謝減緩,血液循環速度也會變慢,身體產熱不足,無法有效抵禦寒冷,使得手腳等部位容易被凍傷,進而長出凍瘡。
5. 衣物保暖不足:在寒冷天氣,如果沒有做好保暖措施,穿著過於單薄,尤其是手部、腳部、耳部等暴露部位,熱量散失過快,皮膚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就容易長凍瘡。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根據天氣及時增添衣物,尤其要保護好易長凍瘡的部位。適當增加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如果凍瘡情況較為嚴重,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