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為甚麼老人容易心律失常

發佈時間:2025-06-30 10:44:02

老人容易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心臟疾病、內分泌紊亂、藥物副作用、電解質失衡、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

1. 心臟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心臟結構和功能逐漸衰退,易出現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心肌受損、心臟電傳導系統異常,干擾心臟正常的節律,從而引發心律失常。比如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細胞代謝和電活動受影響,就容易出現早搏、房顫等心律失常情況。

2. 內分泌紊亂:老人身體內分泌系統功能下降,甲狀腺功能異常較為常見。甲狀腺激素對心臟功能和電生理活動有重要影響,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加速心臟跳動,引發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心臟功能受抑制,也可能出現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問題。

3. 藥物副作用:老人常因多種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一些藥物可能會引起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如洋地黃類藥物,使用不當或過量時,會影響心臟電生理活動,導致心律失常;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也可能引發新的心律失常,這在老人肝腎功能減退,藥物代謝和排泄能力下降時更容易發生。

4. 電解質失衡:老人身體對電解質平衡的調節能力減弱,常見的鉀、鈉、鈣等電解質失衡會影響心臟電傳導。例如,低鉀血症時,心肌細胞的興奮性、傳導性等電生理特性改變,容易出現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高鉀血症同樣會干擾心臟正常電活動,嚴重時可導致心臟驟停。

5.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老年人自主神經功能逐漸衰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被打破。當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時,會影響心臟的神經調節,導致心臟節律異常。比如在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情況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加重,更容易誘發心律失常。

老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戒煙限酒、控制情緒。定期體檢,關注心臟健康和各項指標。一旦出現心悸、胸悶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避免心律失常帶來嚴重後果 。

相關文章
為甚麼老人容易心律失常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