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手腳發涼、渾身顫抖常見由環境溫度低、發熱初期、驚嚇、缺鈣、癲癇等引起。
1. 環境溫度低:夜間室內溫度過低,孩子保暖不足,身體熱量散失快,會導致手腳發涼、顫抖。可適當提高室內溫度,如使用空調、暖氣等,給孩子增添合適厚度的衣物、蓋上溫暖的被子。
2. 發熱初期:病原體入侵身體,體溫調節中樞紊亂,初期會出現寒戰、手腳發涼症狀。先測量體溫,若發熱,低熱時可採用物理降溫,如用溫毛巾擦拭孩子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體溫超過38.5℃,按說明書服用退燒藥。
3. 驚嚇:孩子白天受到驚嚇,夜間大腦仍處於緊張狀態,可能出現此類情況。家長要多安撫孩子,輕聲安慰,給予足夠安全感,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入睡。
4. 缺鈣:孩子生長髮育快,鈣缺乏會使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手腳發涼、顫抖。日常多讓孩子曬太陽,促進鈣吸收,飲食上多攝入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
5. 癲癇: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癲癇發作,可能出現上述症狀。需及時就醫,進行腦電圖等相關檢查,確診後按醫囑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日常要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保證充足營養和睡眠,若症狀頻繁出現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