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爛穿孔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不良飲食習慣、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精神壓力過大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憑借其螺旋形結構容易鑽透胃黏膜,損傷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機制,引發潰爛穿孔。治療通常採用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和抗生素聯合。遵醫囑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抑制胃酸分泌,枸櫞酸鉍鉀顆粒保護胃黏膜,阿莫西林膠囊殺滅幽門螺桿菌,一般療程為10 - 14天。
2. 胃酸分泌過多:胃壁細胞分泌胃酸異常增多,對十二指腸黏膜產生強烈刺激和腐蝕,導致潰爛穿孔。可遵醫囑服用雷尼替丁膠囊抑制胃酸分泌,鋁碳酸鎂咀嚼片中和胃酸,法莫替丁片減少胃酸生成,以此降低胃酸對十二指腸的損害,緩解症狀。
3. 不良飲食習慣:長期暴飲暴食、過度飲酒、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會不斷刺激十二指腸黏膜,削弱其抵抗力,引發潰爛穿孔。需調整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減少酒精攝入,以減輕對十二指腸的刺激。
4.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這類藥物會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屏障,導致潰爛穿孔。若因病情需要繼續用藥,可遵醫囑更換對胃腸道刺激小的藥物,如塞來昔布膠囊,同時配合使用硫糖鋁混懸液保護胃黏膜,康復新液促進黏膜修復。
5. 精神壓力過大: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會影響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調節,導致胃酸分泌失調,引發十二指腸潰爛穿孔。要學會調節情緒,通過適當運動、聽音樂、與他人交流等方式緩解壓力,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十二指腸潰爛穿孔治療後,日常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利於恢復。飲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麵條等。定期復查,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和調整治療方案,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