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改變可能出現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間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1.腰痛:是腰椎退行性改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多為鈍痛或酸痛,可在勞累後加重,休息後緩解。這是由於腰椎間盤退變、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等原因,刺激或壓迫腰部神經和肌肉引起的。
2.下肢放射痛:當腰椎間盤突出或腰椎管狹窄壓迫神經根時,可出現下肢放射痛,疼痛可從臀部沿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放射至足背或足底。這種疼痛通常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時加重,平臥休息後可減輕。
3.下肢麻木:腰椎退行性改變導致神經受壓,可引起下肢麻木感,感覺減退或消失。麻木的部位與受壓神經的分布區域相一致。
4.間歇性跛行:腰椎管狹窄時,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後才能繼續行走,這種現象稱為間歇性跛行。這是由於行走時椎管內有效容積減小,神經缺血缺氧所致。
5.大小便功能障礙:在腰椎退行性改變嚴重的情況下,如椎間盤脫出、馬尾神經受壓等,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或瀦留等功能障礙。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需要及時治療。
腰椎退行性改變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長時間彎腰、久坐、負重等,加強腰部肌肉的鍛鍊,如游泳、瑜伽等。同時,應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涼。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