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完血胳膊淤青發紫可能是按壓不當、血管因素、凝血功能異常、採血後活動過早、血小板減少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正確按壓、改善血管彈性、治療原發疾病、適當休息、提升血小板數量等。
1.按壓不當:抽血後未正確按壓穿刺部位,導致血液滲出到皮下組織,引起淤青發紫。應在抽血後用無菌棉簽或棉球按壓穿刺點3 - 5分鐘,按壓時肘部伸直,避免揉搓。
2.血管因素:有些人的血管比較脆弱或較細,採血時可能會對血管造成一定損傷,容易出現淤青發紫。可通過飲食調整,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檸檬、草莓等,以改善血管彈性。
3.凝血功能異常:如患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維生素K缺乏症等,會影響血液凝固,導致抽血後淤青發紫。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進行治療。遵醫囑用藥,如醋酸潑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甲潑尼龍片等。
4.採血後活動過早:採血後短時間內進行劇烈運動或提重物,會使血壓升高,導致血液滲出,形成淤青發紫。採血後應避免過早活動,保持休息。
5.血小板減少: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可導致血小板減少,使凝血功能受到影響,抽血後易出現淤青發紫。需要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提升血小板數量。遵醫囑用藥,如升血小板膠囊、咖啡酸片、利可君片等。
在採血後,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乾燥,避免沾水和感染。如果淤青發紫的情況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