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關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 骨折處理不當:包括骨折復位不良、固定不牢固等,如骨折端對位對線差、內固定物鬆動或斷裂等。
2. 局部血運破壞:骨折部位的血管損傷嚴重,影響了骨折端的血液供應,導致骨折愈合困難,如嚴重的開放性骨折、骨折伴有主要血管損傷等。
3. 感染:骨折部位發生感染,破壞了局部的組織環境,抑制了骨折愈合,增加了假關節形成的風險,如開放性骨折合併感染、內固定術後感染等。
4. 軟組織損傷嚴重:骨折周圍的肌肉、肌腱等軟組織損傷嚴重,影響了骨折的穩定性,不利於骨折愈合,如嚴重的輾軋傷、擠壓傷等。
5. 全身因素:如患者年齡較大、營養不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影響全身代謝和免疫功能,導致骨折愈合遲緩,增加假關節形成的可能性等。
一、骨折處理不當:骨折後如果未能準確復位,骨折端存在間隙或成角畸形,會影響骨折愈合的力學環境,導致假關節形成。固定不牢固時,骨折端在肢體活動過程中容易發生移位,干擾骨折愈合過程,進而形成假關節。
2.局部血運破壞:血管損傷後,骨折端缺血缺氧,細胞代謝紊亂,成骨細胞活性降低,骨痂形成緩慢或不形成,容易引發假關節。例如一些複雜的骨折,如股骨髁間骨折,常伴有膝關節周圍血管的損傷,增加了假關節形成的幾率。
3.感染:感染會產生炎症介質,抑製成骨細胞的分化和增殖,破壞局部的骨組織和軟組織,使骨折愈合延遲或不愈合。感染還可能導致內固定物鬆動、斷裂,進一步影響骨折的愈合,促進假關節的形成。
4.軟組織損傷嚴重:軟組織損傷嚴重會影響骨折的穩定性,增加骨折端的微動,不利於骨折愈合。同時,軟組織損傷後的瘢痕組織形成,可能會阻礙骨折端的接觸和愈合。例如小腿的開放性骨折,伴有廣泛的肌肉和軟組織損傷,往往愈合困難,容易形成假關節。
5.全身因素: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骨折愈合能力減弱,且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如骨質酥鬆等,增加了假關節形成的風險。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體內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缺乏,影響骨折愈合。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會影響局部組織的血供和代謝,導致骨折愈合不良,容易形成假關節。
在骨折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導致假關節形成的因素。同時,患者自身也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配合治療,促進骨折的愈合,減少假關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