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檢查大便能查出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人體後,可在腸道上皮細胞中增殖,隨後病毒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通過特定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如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聚合酶鏈反應PCR等,對大便樣本進行檢測,就有可能發現腺病毒的抗原、抗體或核酸,從而判斷是否存在腺病毒感染。
免疫螢光法是利用螢光標記的抗體與腺病毒抗原相結合,在螢光顯微鏡下觀察,若有特異性螢光,就提示有腺病毒。ELISA則是通過酶標記的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反應,利用酶催化底物顯色來判斷結果。PCR技術更為靈敏,它能擴增腺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只要樣本中有極少量的腺病毒核酸,就能被檢測出來。
不過,大便檢查腺病毒的結果並非絕對準確。有時即使感染了腺病毒,但處於感染早期,病毒還未大量排出,或者感染程度較輕,大便中的病毒含量過少,都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呈假陰性。另外,檢測過程中的操作規範、試劑質量等因素也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進行大便腺病毒檢測時,要注意留取新鮮的大便樣本,盡量在排便後1-2小時內送檢,以保證樣本的有效性。樣本採集過程要避免污染,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正確留取。若檢測結果與臨床症狀不符,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必要時可能需要再次檢測或結合其他檢查來綜合判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