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是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除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出現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並伴有發熱體溫>38℃、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且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確的感染源。
血管內導管作為一種侵入性醫療器械,在臨床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如中心靜脈導管、外周靜脈導管等。當導管置入血管後,細菌等病原體可通過多種途徑黏附於導管表面並大量繁殖。比如,在導管插入過程中,皮膚表面的細菌可能會隨之進入血管;導管使用期間,若接頭處被污染,病原體也可沿導管內腔進入血液循環。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可能導致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甚至危及生命。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腫瘤患者等,危害更為顯著。
在臨床工作中,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導管置入和維護,定期更換導管及相關敷料,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感染跡象,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